是什么在阻礙海爾新一輪的流程再造?
從今年4月26日開始的1000天流程系統(tǒng)創(chuàng)新(PSI),打響了一場決定我們能否在信息化時代生存,在全球化競爭中取勝的轉型攻堅戰(zhàn)。時至9月26日,回首已悄然流逝的150天,進度并不理想,在陳舊的觀念和固化的思維阻擋下,步履蹣跚。
速度決勝
信息化時代是速度的時代,這是企業(yè)取勝的必要條件。正如戴爾的直銷模式是以兩小時為一銷售周期須于120分鐘內決勝,而非要等一天更非一月、一年。豐田的看板管理,看的也是速度,供應商執(zhí)行的是分時送部件至工位,而非按日供貨到倉庫,每遲一分鐘便罰40萬日元。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共同為著用戶的需求打造出第一速度的信息化流程。而我們自說自話的日交貨完成率、月銷售額完成率、年業(yè)績達標率,這些源自上世紀的“遺產”,正在阻擋我們以時、分為單位去消滅倉庫、直達用戶的供應鏈流程再造。
需求為綱
信息化時代是“即時即需”的時代,是顧客時代的開始,企業(yè)時代的結束,話語權已由企業(yè)交給顧客。我們惟一能做的便是“時刻準備著”,要時刻為顧客的下一個需求而不斷優(yōu)化和創(chuàng)新。正如托夫勒所言:“過去‘時間就是金錢’的法則,已經變成了‘下一刻的時間比上一刻更值錢’!睘槭裁础凹t字接單,黑字出貨”能振聾發(fā)聵,因為在常人、常規(guī)、常理下視為不合理的顧客要求,卻敢毫不猶豫地接下,并非是有把握,而是因為那是顧客的“下一刻”。我們則在“你要的只能是我已有的”的賣方時代觀念下,將產銷協(xié)同的流程引入歧途,將部門利益視為“神圣不可侵犯”,并以現(xiàn)有能力為前提,協(xié)同到各方皆滿意,惟獨忘了滿足用戶的需求。
季度為限
信息化時代是對企業(yè)的評價由年變季的時代。華爾街每季公布上市公司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,這是股民的要求,更是時代所需,因“時間在以光速移動,信息得比這快才行”。在一個超光速的時代,一個季度已太久太久。因此有的跨國公司的經理人只干了兩個季度便黯然離去,因為兩個季度完不成相當于浪費了兩年時間,不可能奢望再獲得一次機會。而我們卻年復一年地將上一個失利、失敗視為“偶然”;盡管心中無數(shù)卻仍為下一個“真實的謊言”信誓旦旦。這種有什么樣水平的人便定什么水平的目標,完不成一次次重來卻不以為然,扼殺了以目標和業(yè)績?yōu)閷虻牧鞒淘僭臁?/FONT>
歸根是人
流程再造的成敗取決于人的再造,特別是經理人的再造。我們的經理人可以用BLM(業(yè)務領先模型)進行評價,首先看是否在“做正確的事”,即模型中的戰(zhàn)略部分,這如同開車先要為目標找準方向,跑對路,而非日日掙扎在為“錯誤的問題尋求正確答案”的深淵之中。其次是要“正確地做事”,正如執(zhí)行部分所要求的,要以信息化的管理,合格的人才,將例外問題納入到有序的例行管理中。但這是一個全員的艱巨的系統(tǒng)工程,因為我們需在1000天里完成2000~2500個流程。
模型中的機會和業(yè)績差距,可有效地驗證戰(zhàn)略和執(zhí)行是否到位,對待差距不僅要清楚其程度和原因,更重要的是要敢于無條件地將其套在自己頭上。
模型中最關鍵的則是領導力,如何讓每個人站到做不錯、做到位的平臺上并擁有自主創(chuàng)新的空間,讓其成為充滿激情的人單合一的自主經營體,真正以卓越運營的模式打造出基業(yè)長青的企業(yè)。